关闭

提示

首页 > 手艺 > 正文

这个群,藏了1000多位民间手艺人的故事

信息发布者:宁彦乔
2020-08-14 00:12:43

关于自然造物的故事,要从2013年讲起,一群热爱传统手艺的人们,为了相同的初心——发现中国在地之美,守护传统民艺,而相聚在一起。


他们以自然·人文·手艺为三大核心元素,走过30万公里,走遍200多个村落,寻访1000多位民间手艺人,制作300多部纪录片,拍摄超过100万组照片,整理出200万字的考察笔记,活化并改造了在地民艺项目36个。


自然造物的项目记录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被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包围,在忙碌工作中与速度、效率较劲。


很难去想象还有那么一批人,静静守护着逐渐凋零的每一门手艺。制伞、编竹、打铜、染布......


通过自然造物的社群分享,这些原本生长在遥远村落的手艺,开始变得鲜活而立体起来。


铁匠师傅们正在锻打铁具


在自然造物的群里,你可以跟随他们一起踏入遥远而隐秘的村落,最近距离地感受到手工艺品,与手艺匠人的故事。


通过他们的图文和视频直播,看见那些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手艺,被拆解成细致入微的每道工序,了解背后的万千渊源。


01



我们不想让传统手艺死去




自然造物的团队,去过浙江、江西、安徽、贵州、西藏、新疆...踏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村落去寻访手艺。


他们发现:许多乡村已经没有了传统概念中的村落,古老的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宗族文化、传统记忆、民间工艺都是碎片化的呈现。


村里的老手艺人们


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破落的村子和年老的手艺人。因为很有可能,某位老艺人在第二次去拜访时就已故去,而随之同时消失的是一门手艺。


五十多岁的丁师傅

还在坚持用最纯粹最原始的手工方法制剪


他们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记录和传播那些将要消失的手艺,帮助手艺人让其技艺能传承下去。


手艺人,用一生去实现初心,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静默,慢慢孕育,生长,开花,结果。他们应当值得去感受被看见的宏大,这正是将传统民艺再现、再造,再生的意义之一。

02



在群里,看尽中国手艺之美




2020年3月,疫情开始衰退,自然造物也重新整装出发,继续用脚步丈量中国地图。但这一次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发现中国在地之美



于是他们推出“在路上的礼物”行走计划,组建了自己的社群,通过边走边直播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细致入微地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手艺,走近手艺人的身边,倾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交流手艺的传承。


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地到山野。在路上,有令人心灵疗愈的自然美景,有乡野间热情好客的老手艺人,用一口朴实的方言诉说对手艺的坚守,也有新时代的新手艺人,用年轻人的思维探寻着造物的魅力。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社群分享故事


03



群接龙的订单,养活了手艺人




在自然造物的群里,群友们通过图文直播了解一门手艺之后,还会通过群接龙的方式,去向手艺人下单定制自己喜欢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定单,能把收益即时反馈给手艺人,支持着他们继续创作。



在浙江缙云姓王村里,自然造物找到唯一的一位还在做木瓢的民间艺人王设富。70岁的王师傅制作了50多年的木瓢,制作木勺的木材选用的是20年以上树龄的马尾松,木纹细腻,年轮清晰可见。


这样全手工制作的木勺,不打蜡,不抛光,也未上漆,正契合了王师傅纯朴,自然的匠心。原本遥远的手艺品,被群友融入在日常之中使用,美得不可言喻。


木勺作日常果盘


见证了王师傅把一块完整的木头,一气呵成劈成一把木勺,群友们为此深受震撼。大家通过自然造物发起的群接龙,下了一百多把手工木瓢的定制单。


这是王师傅开年来收到最大的一笔订单,有了这份收益,不仅能养活手艺人,也能养活手艺。








滑动查看更多·木勺的社群分享


自然造物在距离泾县城北15公里远的地方,探访了一个名为“孤峰”的小山村,那里有一间“国民油布伞厂”,是仅存的一家坚持手工制作油布伞的作坊。


早在宋元时期,安徽泾县就有制伞的手艺出现。当地的油布伞做法古朴粗犷,繁复的十八道工序每一步都由工匠纯手工完成。


群里正在介绍油布伞


在日本备受欢迎的和伞,就是由我们的唐伞演变而来。这一把油布伞撑了上千年,如今还流传在我们身边。


群里正在直播传统伞的制作过程


通过在社群中的直播,我们看到了手艺人们只选用当地山区的老毛竹、优质檀树以及棉布等原材料来制伞。


从选材、量尺寸、刨竹节和分片、打孔、排竹、套伞头、伞骨与伞头相连、制伞面、上布、刷油、盖章或署名、晾晒,每一步都由工匠纯手工完成,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固定尺寸来做,层层把关。


晾晒中的油布伞


一把把沾染山野气息的油伞,同样通过接龙购买的方式,去到了不同城市的群友手里。


也让这间原本藏在山林里的国民油布伞厂,被更多的人看见,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从而维持起工厂继续下去的生计。


但更美的是,也许在某个雨天,你就能在身边遇见这把油布伞。

04



让手艺活在我们身边




许多地方的手艺人大多年岁已高,手艺都是上一辈传下来的。早些年因为生活的需要,手艺人每天有忙不完的活计,虽然辛苦,但很充实,一门手艺可以养活一家人,也会得到村里人的尊重。


坚守着手艺的老匠人


现在不同,年轻人已经不再喜欢做手艺,没人愿意去学,所以真正的手艺人已寥寥无几许多手艺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


如今自然造物通过社群分享,与线下体验完美结合和互动。能将手艺与人的距离无限拉近。


社群举办的线下手艺活动


群友们通过定制化给农村定单的方式,给手艺人、乡村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帮助,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


要让手艺真正地活下去,不仅是通过定单给予手艺人收益,而是将传统手艺进行再生,让它能与现代日常融合。


群友展示自己雕刻的传统版画


手艺不应当是遥不可及,活在博物馆里的。而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所契合,或成为我们兴趣爱好的一部分,或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一部分。真正的“活”,活在生活里。


传统、民艺很重要是中国的根,没有了根什么都长不出来。未来,自然造物会继续带着更多的群友们,一起看见中国在地之美!


群接龙点击卡片,进入自然造物的社群小程序

🎴上期《云爸篇》中奖名单

微信号:sun、赵美燕、亚亚、柒悦、馨儿、

林番茄、杨奇峰、Vivi、珍惜、一圆

恭喜你们!获得由云爸提供的:

【三个三年】新疆牧场高品质牛奶一箱


💬请于8月14日18点前,

将快递信息发给「发现群接龙」公众号,

过期则视为弃权啦。


我们正在招募各种好玩,有趣的社
如果你也在这样的群里
请推荐给我们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