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提示

首页 > 种子 > 正文

“草根课程”蕴育“成长的种子”

信息发布者:宁彦乔
2017-10-11 10:30:44

“英语组的课程真了得,连教材都出了,已经开始用起来了!”“美术组《纸趣无限》这个课程有趣,连我都想学了。”“卧虎藏龙啊,居然这么多课程都做了微课!”……金华江滨小学各个学科教研组的7个草根课程的纷呈展示,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每个课程组代表伴着精美的PPT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宛若专家的样子,启人深思也似乎道出了“高手在民间”的俗语真谛。

9月25日放学后,江滨小学“上善小课程现场展评会”在全体教师瞩目中绚丽登场。学校各个学科教研组的7个草根课程的纷呈展示,得到了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金华市开发区教育局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课三环”的教研思路

对于课程,教师们都不陌生,每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研课磨课方式和秘诀。在金华江滨小学,学校以课程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是从《儿童足球创意课程》把“足球做整”,再提高至“上善课程”学校理念完善教学思想的顶层设计。其间的秘诀即每个学科教研组都以课程、课题、课堂,“三课三环”相连相通为思路,开展教研。

“学校课程一直基于学校文化又高于学校文化,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据江滨小学校长华建勇介绍,学校今年特别组织“上善小课程”评比,鼓励学科组围绕学校《上善课程》设计、实施学科草根课程,暑假全校教师共读《课程的力量》,并围绕课程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开展读书论坛,以实践促理论学习的内需,以理论引实践水平的提升。本次现场展评活动的精彩纷呈,可谓是学校各教研组近年来课程实践阶段性成果的综合展示。

7个草根课程带来的思考

当天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展评活动中,市教研室康伟平老师、毛玉文老师和市开发区教育局杨伟明老师全程参与指导。杨伟明老师以“弄潮儿、敢创新、味道浓”对该校的此次展评会予以评价,并提出“时代性、专业性、整合性”的建议。

“从7个草根课程中深深感受课程的力量和‘微’的力量,每个课程都从‘微’的角度解决学科中的具体问题,这是非常好的教研思路。”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毛玉文认为,老师们从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聚焦核心素养、聚焦教育本质,是很好的尝试。建议老师们接下去可更深入地思考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实现教与学方法的改变。

“跨学科有力量、抱团发展有力量、把自己做的说出来的教研方式有力量。”市教研室课改办教研员康伟平,从参与此次“上善小课程”活动感受到的“几个力量”对学校今后在课程设置规范性、目标性、难点突破、课程发展方向等给予详细指导,希望教师们脚踏实地做课程,更要仰望天空,进而能在更好的层面建构课程。

一场乌托邦式的教研革命

“点燃70后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启动80后教师的专业提升工程,推动90后教师的专业成熟速度……”华建勇说,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进而激励引领整个教师团队个人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在面向全体学生课改背景下,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已走向必然。

据介绍,随着课改的深入,引导学生即能“独立思考”又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成为教学关键。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学会合作,首先教师要懂得合作。学校成立促进教室个人专业成才,培养优秀师资梯队建设为宗旨的“789合作社”,目的就在于此。

草根式“上善小课程”的评比,让学校各学科的教师成功尝试了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形式与教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威力与魅力,实现教师间、学科间“良性辐射”的教研初衷。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