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提示

首页 > 贷款 > 正文

区域丨民生财政的“湖南样板”

信息发布者:宁彦乔
2017-10-19 13:13:29

“喜迎十九大,辉煌五年看湖南”

系列报道(1)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晓红 ■王梦雅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十八大以来,湖南全省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重点领域,打造了民生财政的“湖南样板”。

10月12日上午,湖南省财政厅召开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表示:“2016年,我省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444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2%,是2012年的1.6倍。我们支持办好了一批群众要求强烈、感受明显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财力优先配置。从去年起,湖南全面推开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到目前,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7.3亿元。近两年筹集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券、长期政策性贷款等资金250.8亿元,帮助约4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在51个贫困县推进扶贫“财银保”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帮扶1户贫困户可获5-10万元贷款,或企业稳定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15%以上的,财政将对贷款利息和保险费用最高给予80%的补贴。目前,已发放贷款金额2亿元,带动3.5万以上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扶贫支出上,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重点工作,集中财力,优化结构,精准投入,做到‘弹无虚发’。”石建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至2017年,湖南财政共安排约10亿元财政产业扶贫资金,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通过发行地方债、专项基金、长期政策性贷款等渠道,“十三五”时期计划筹措资金480亿元,帮助全省80万建档立卡对象搬迁脱贫。在教育扶贫方面,对于中央规定由各级财政分担的教育投入事项,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对51个贫困县执行最高的资金补助比例和最低的资金分担比例。建立健全了多种资助方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医疗保障方面,整合多种医疗保障政策,支持社保兜底扶贫。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农”工作是湖南民生财政支出的另一个重点。十八大以来,湖南加快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农业“休养生息”政策,投入52.2亿元在长株潭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2015年、2016年两年间整合资金133亿元,加大高标准农田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

除此之外,湖南财政支持办好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5年来,湖南财政在教育方面累计投入4412亿元,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提高了各个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拨款水平。社保和就业方面,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三连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8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1824元/年提高到3026元/年,与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医疗卫生方面,湖南财政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上分别累计投入973.7亿元和110.6亿元。支持各项公益性文化体育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投入479亿元。

据悉,十八大以来,湖南坚持量质并举抓收入,积极涵养优质财源,进一步做大做实了财政收入“蛋糕”。截至2016年年底,湖南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252亿元,是2012年的1.45倍,年均增长9.7%;其中地方收入达到2698亿元,是2012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339亿元,是2012年的1.54倍,年均增长11.4%。市州财政实力大幅增长,县级财政发展强劲。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市州达到6个,超过2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7个。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