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这4个老手艺,很多情节都印在心里了!
信息发布者:
宁彦乔 2017-10-20 14:28:42
社会在发展,大家伙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在以前,每一个农村老手艺人都身怀绝技,奶奶纳的鞋底是最踏实的,爷爷的打的家具是最结实的,这些伴随了很多农村人一辈子的记忆,任凭时间如何向前,都深深的印在心里了!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是不是有回忆的味道?
一、补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大师傅那都是门门精的,样样都不在话下。以前的人家,锅要是漏了,可舍不得扔了,就会找师傅修补一下,省点钱还能继续用!
二、纳鞋底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中国娃》,里面有句歌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农村娃有几个没穿过奶奶给纳的鞋底?奶奶坐在门前,冬日里的太阳照耀在她的身上,她聚精会神地纳着鞋底。如今我们穿的鞋都是机器生产的了,虽然好看又舒适,但是那种温暖的亲情感再也没了。
三、修伞

年轻人,估计伞坏了就扔了,换把新的,还有很多大马哈都不知道丢了好多把伞了!以前,谁家的伞坏了,可舍不得扔。那个伞骨架最容易折断,所以常常需要修伞,如果修伞的成本过高,师傅也会建议买把新的。如今的伞不仅质量好了,性价比也好,主要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所以修伞这手艺人的传承也越少了。
四、弹棉花

现在,我们大多人只是在电视里看过弹棉了。现实中真正见过弹棉花的农村人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家里办喜事,或是有点小钱了,就去做一床新被,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冬天盖上暖棉棉的,特舒服。
这些,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老手艺,正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是在记忆里的那一幕幕场景,还是如昨日般清晰可见,印在心上,酸酸的,暖暖的。这些,你们都还记得吗?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